朋友,你的押金再不退就迟了
悟空单车、町町单车、酷骑单车、小鸣单车,这些共享单车企业接连死去。路上缺乏维护、散落的单车,是它们无人收敛的“尸体”。现在,用户数突破500万,号称第三大共享单车企业、号称最好骑单车的小蓝单车,也被内部员工宣布破产。
今年6月,在很多大城市街头,突然又出现了一种“土豪金”单车,前十次免费骑,还能给手机充电。仅仅1个月后,发布“土豪金”的酷骑单车,资金已出现问题。8月,用户押金无法退还。9月,在通州万达广场酷骑总部,要求退还押金的用户排起了长龙。
共享单车从全面铺开那一刻起,就开始频繁受到“侵占公共资源”的指责,不管这种指责能否成立,背后的指向都是“共享单车太多了”。现在,不用政府出手,市场用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,多的一定会死去。
共享单车倒闭潮,暂且不需要替资本去考虑,前期投资人是赔了还是赚了,和我们没什么关系。押金,是唯一吸引人关注的焦点。试想这样一种场景,你在路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共享单车,出于好奇,你交了押金,骑了一次,之后你完全忘了这件事。直到看新闻,大量用户排队退押金,这时你幡然醒悟已经迟了。
悟空单车倒闭后,创始人说90%的车已经丢失;町町单车倒闭后,创始人说,还不上押金就赔车吧。赔车,似乎成了押金无法退赔的唯一解决方案。这种处理方式,显然会让大部分人哭笑不得。中国人虽然对理发店、健身房办预售卡后人间蒸发习以为常,但还是接受不了押金的离奇失踪。
除了那两家,其余都得死
对大多数还挣扎在生死线的共享单车企业而言,核心议题已经不再是“谁能站稳第二阵营”,而是谁能活过这个冬天。现在气温还不算太低,风还不算凛冽,骑电瓶车的大妈还没套上夸张的“挡风被”,等再过一些日子,共享单车的困境会更加剧吧?
不能说共享单车的投资者都是无脑的,至少在最开始,他们的算盘是差异化运营。已经倒闭的悟空单车、3Vbike、町町单车,没有一家选择在一线城市投放。除了悟空单车把山城重庆作为大本营略显幽默外,其余企业还是认为二线城市可以一拼。
根据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截至2017年6月,共享单车用户已规模达到1.06亿。这个用户群体还是很广大的,但很多企业没想到的是,那两家共享单车龙头企业,不是不在意二线城市,而是精力暂时顾不上。等他们回过神来,可以迅速反扑。
天气逐渐转冷后,共享单车的使用频次大幅度降低,而且很多人反映,在投放市场半年后,“你就很难找到一辆好骑的车”。这种时刻,往往是没有大资本支持的大多数共享单车企业生死存亡之际。如果融资不顺畅,死亡发生在瞬间。
对电商而言,确实存在“第二阵营”,但对外卖、打车、共享单车而言,已经不存在或将要不存在“第二阵营”。
押金的诱惑
很多人都在考虑一个问题,共享单车一定要收押金吗?
先不谈要不要收,先谈能不能收。按照《物权法》和《担保法》的规定,押金属于一种特殊的“动产质权”。简单说,不论是房屋租赁、酒店入住抑或自行车租赁,需缴纳“押金”的目的在于:1、确保承租人正当合理的使用房屋、房间或自行车等租赁物;2、发生房屋内附属设施、自行车等损毁情形时,收取押金的一方可以“押金”优先受偿。
今年5月,交通部下发的《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关于押金的部分,说法是“鼓励不收押金”。换句话说,押金是可以收的。
现在看要不要收。共享单车的本质是什么?本质不是“共享”,而是采购+租赁+运营的重资产模式。共享经济的核心是对过剩资源、过剩产能、过剩时间的共享。然而,所有的共享单车,都是平台自己融资出资生产投入,和轻资产是背道而驰的。
既然是重资产,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,后期需要不断补充新车,而自始至终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维护。所以,本质上这是一门相当“费钱”的生意。人们之所以质疑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,是因为其重资产运营,又收费那么便宜,还时不时推出送红包免费骑行的活动。
这里有两个因素值得分析。其一,公司账上是否有充足的现金流。一旦发生押金挤兑而账户上又没有充足的现金,挤兑潮会立刻来临,而一旦有用户发现押金兑付不了,会进一步形成恐慌,更多的人会来退押金,直接把公司逼向万劫不复的深渊;其二,是否不断有新资金进入。如果能不断融资,在扩大再生产、提高旧有车辆维护效率等方面会产生巨大优势。
在这里,共享单车押金的巨大优势就体现出来了。共享单车的押金却与传统押金形式不同。传统的押金形式是“一个租赁物对应一份押金”,当双方结束租赁合同时,押金就会直接退还。而共享单车使用的则是“一个人对应一份押金”的模式,说白了就是一车多押。
虽然共享单车企业宣称,之所以向用户收取押金,是因为担心用户对单车产生破坏行为。但从客观上说,正是一车多押,给企业带来了丰富的资金沉淀。事实上,哪怕共享单车的两家巨头为例,以目前的融资额度来看,要支撑起几千万的单车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。
押金这门生意,已经被玩烂了,但真正的高手实际上是某些部门,比如说某市的交通卡,巨大的押金收入一直是一个谜。为什么某些部门做押金生意就好做呢,因为你没得选,并且它公信力还不错。这就正好解释了,为什么有大机构背书的共享单车的押金生意,会比小机构好做的原因。
总的来说,共享单车企业本身,是完全没有免押金的动力的,如果某一天有强制的行政命令下来,不允许收押金,这对所有的小公司而言,基本等于直接下了死亡通知书。
押金去哪儿
如果共享单车收取押金是一种普遍的不可避免的现象,那么如何监管押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交通部在5月发布了《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对共享单车企业的押金管理作出了要求。这个要求总结起来,主要是两点。第一,共享单车企业要在注册地开立用户押金专用账户,并接受监督;第二,共享单车企业要积极推行“即租即押、即还即退”的押金模式。
第二点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做不到,因为只要用户不主动提交退款申请,押金就会一直在平台的控制之下。而第一点设立专用账户,并接受监督,其实是一句空话,因为谁来监督,并不知道。由于共享单车是近两三年出现的新经济模式,与之相应的管理政策和监管措施非常缺乏,用户押金客观上成为共享单车企业的资金池。
就这很好地解释了,为什么“接受监督”的押金会被小蓝单车用于偿还供应商欠款。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,原酷骑公司CEO曾表示,对于押金第三方监管的问题,当时和民生银行签署押金存管协议,但是并没有实际的对接。而部分由公司保管的押金(约3亿人民币)直接用于公司运营以及购买车辆。
押金的所有权属于用户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很显然的是,依靠共享单车平台的自我约束或保证都是不可靠的,同时,由于“一车多押”,产生了金融属性,应该像第三方支付那样,实现银行监管,缴纳超额准备金。
当然,用户的押金是不是只能作为银行存款放在那吃死利息,这个话题是存在争议性的。这对资金的利用效率来说,无疑是一种打击,对企业的活力也是一种伤害。在和消费者利益平衡后,应该至少做到两点。首先,企业将客户押金用于投资理财的,应当取得客户同意。甚至,投资收益的分配大家也可以协商;其次,单车平台应该公开用户押金的流向,接受公众监督,透明是解决押金信任问题最好的方案。